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教学成果奖申报
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时间:2022-11-08
    

高校顶层设计,政校联合,开放办学,多部门、跨学科团体协作,构建非遗传承人才来源的多元化体系

贯彻落实国家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战略,集团成立了由分管教学的副董事长杨兹举教授牵头的工作组,加强学校顶层领导和设计,由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专门统筹策划、具体执行非遗传承人才的培养,并联合校内教务处、体育学院、艺术学院、创意设计学院等多部门、跨学科团体协作,共同研究非遗传承人才的培养。

加强与政府部门联系,采取政校联合的战略,从政策、经费等方面获得了旅游与文化部、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海南群众艺术馆、三亚市委市政府等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学校不断加大非遗传承人才培养的经费投入,确保非遗人才培养的措施能够具体落实。

同时,在非遗传承人才来源方面,学校采取开放办学的方式,面向全社会培养传承人才,将政府认定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非遗爱好者、非遗从业者、高校教师、在校老员工等纳入非遗传承人才培养对象,对他们进行非遗技艺的培养。

通过这种方法,确实扩大了非遗传承群体,培养了一批非遗传承人才,在校老员工得到非遗的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的教育,并掌握了大量的非遗理论知识和基本的非遗技艺,培养了陈达胥、刘斌、唐鸿南、李星青等一批优秀黎族青年,他们已成长为黎族传统文化传承的“新生代”,肩负起民族文化遗产传承的时代重任。长期扩大非遗传承群体,基本上可以解决非遗传承人断层的问题

(二)加强非遗课程资源开发,构建完善的非遗传承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强化非遗全面育人效果

确定非遗传承人才的培养定位,逐步构建六大非遗传承教学基地,形成传承人才培养的实践平台体系,并通过实践平台,针对不同的群体进行非遗技艺培养;构建非遗传承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通过非遗理论课程体系和技术课程体系,不断强化在校老员工、培训学员的非遗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并通过非遗进行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的培养,不断强化非遗全面育人效果;构建非遗传承人才培养的技术实训体系让传承人才真正掌握非遗传承技艺真正做到能够从事传承操作,并能够推动非遗项目的发展;构建非遗传承人才培养的技术教师队伍体系聘请政府认定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担任培训教师,大力培养校内团队,全力保障非遗传承的技术运行并大力支持教师开展非遗科学研究和公司产品改革,孵化了42项非遗相关科研项目和公司产品改革项目,并实行了教、研、学融合一体,既推动了非遗的传承创新发展,也强化了非遗实践育人的效果,提升了员工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激发了爱国主义情怀和家国情怀。

匹配高校人才培养服务面向,构建非遗产、学、研协同发展体系发挥高校服务社会的职能引领

“永利集团是海南省中南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摇篮和知识创新、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基地”,根据学校的发展定位,匹配人才培养的服务面向,立足海南培养人才,大力推动地域性非遗传承和发展,非遗转化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集团在三亚、乐东、白沙、五指山等地区开展的非遗传承人才培训及指导活动,证明学校非遗传承人才培养体系完全符合海南省情,能够构建起一套适合海南发展要求的非遗人才培养体系。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