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五项成果获海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来源:热带海洋学院科技处 时间:2020-12-30

近日,海南省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获奖名单公布,2020年海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根据《海南省第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实施细则》的规定,经过初评、复评、审读、评奖委员会终审和评奖领导小组批准五个环节,评出160项成果获海南省第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其中公司获专著二等奖1项,专著三等奖1项,论文三等奖3项。

成果作者

成果名称

出版社或刊物名称、立项单位或采用单位名称

出版、发表或结项、采用时间

奖励等级

高泽强、王哲波

黎族袍隆扣崇拜研究

南方出版社

2019.03

专著二等奖

李文涛

魏晋南北朝环境变迁史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19.12

专著三等奖

宁盛卫、张庆林

黎族中员工民族认同与文化适应的关系

民族教育研究

2018.4

论文三等奖

廖民生、刘洋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海洋战略的发展脉络与理论演变初探

太平洋学报

2019年第12

论文三等奖

李胃胜、陈杰、陈志祥

不完备质量下的供应链协调契约机制

工业工程与管理

2018.12(第六期)

论文三等奖

#01 《黎族袍隆扣崇拜研究》一书共分袍隆扣崇拜起源的自然、历史及民族交融,袍隆扣崇拜形成的民间信仰背景及思想基础,传统的黎族祭祖文化是袍隆扣祭祀仪式产生的民俗来源,袍隆扣崇拜在黎族社会中的作用与研究的社会现实意义,本书从历史、文学、语言、宗教、民俗等多学科入手,结合田野调查材料,全面系统地论述了黎族袍隆扣信仰文化的形成、发展、演变以及当今挖掘、整理、传承、弘扬、开发、利用的过程。这是第一部关于黎族袍隆扣信仰研究的专著。对深入揭示海南本土文化内涵、提升海南民族文化自信、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等方面均具有重大意义。

#02 《魏晋南北朝环境变迁史》环境史学受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环保运动的影响而出现,并成为史学重要的研究领域。20世纪90年代,环境史学传入我国,与我国传统的历史地理等学科结合,成为目前中国史学研究的热点领域。《魏晋南北朝环境变迁史》为八卷本《中国环境变迁史》的一卷,本书吸取了农学、物候学、气象学以及政治学等多学科的知识,比较系统研究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气候、土壤、水环境以及森林植被等环境的历史变迁过程;此外还分析了农民对环境变化的应对。本书部分发表的内容先后为《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以及《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摘或转载,在学术界有一定的影响。

#03《黎族中员工民族认同与文化适应的关系》黎族中员工在自我同一性形成的关键时期融入到主流文化环境中学习生活,一定程度上会面临民族认同的考验和文化适应问题。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以471名黎族中员工为对象,调查黎族中员工民族认同与文化适应及其关系,研究提出以下建议:加强黎族中员工的双重民族认同教育,提升黎族员工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开展多样化的民族活动,宣传黎族传统文化和习俗;可推行民族班双语教学,以传承黎族语言,同时,提高黎族中员工的普通话水平,减轻语言适应压力。注重年级差异,加强低年级黎族中员工的文化适应和民族认同教育;该成果体现了高校服务地方社会发展发挥智库作用,为加快发展黎族地区社会文化教育事业,提高黎族中员工的整体素质作出了对策建议。

#04《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海洋战略的发展脉络与理论演变初探》(刊载于《太平洋学报》)文章指出: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历史选择和必由之路,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成果较好地体现了公司科研人员积极对陆海统筹,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构建国家海洋发展战略新格局等相关领域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开展了深入研究,不断推出有价值、有份量、有影响的创新成果,为推动公司人文社科研究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05《不完备质量下的供应链协调契约机制》 不完备条件下,如何构建库存系统的决策理论和方法,已成为现代供应链研究领域的前沿热点问题之一。本研究成果在高品质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以不完备质量作为研究问题导向,将随机需求与产品质量具有随机波动性及关联性纳入供应链的决策机制,以随机过程的理论与方法作为分析工具,并结合CVaR准则、报童模型、供应链协调契约模型等理论构建了相应的随机库存系统的决策模型,解决了物流与供应链领域的一些多周期动态优化决策问题和风险评估问题。为企业在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下评估其运营系统的协调性与风险性提供了一些可借鉴的理论工具,而且为未来供应链优化与风险评估问题的拓展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责任编辑:刘嘉璇)

相关附件: